“蜡烛渐燃渐熄,危机渐行渐近。”回忆本文的教学过程,自觉板书在次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 课前,在资料中见到一比较精妙的板书设计:(图片无法显示) 这个板书展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德军周旋的过程,蜡烛的简笔画似乎将学生带到了当时的场景,起伏的曲线表现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。 在实际操作中,我将它作了几方面的调整: 一、增加了三位主要人物的名字和描写他们动作的词语。 在三座小山下,我添加上了伯诺德夫人,杰克,杰奎琳三个名字,在描写杰克的动作那里增加了“搬回、坐待”。在描写杰奎琳的部分增加了“娇声说,镇定地端、道过晚安” 使情节更加鲜明。 二、将蜡烛涂上了红色,蜡烛依次越来越短,火焰越来越小。 片段一: 在画蜡烛时,问:这仅仅是半截蜡烛吗? 生:不是,它里面藏着情报。 师:这仅仅是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吗? 生:不仅仅是蜡烛,还是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。 生:还是国家的安危。 师:是啊,这是关系他们一家生命,关系国家安危的半截蜡烛啊。(将蜡烛涂上了红色)现在它被点燃了,(画上火焰)仅仅是它被点燃了吗? 生:不是的,是点燃了一场危机。…… 片段二: 师:德军又将蜡烛重新点燃,同学们,这时的蜡烛该怎么画? 生:短一点点,火焰小一些。 …… 师:杰克的计划失败了,被德军夺回的蜡烛依然燃烧着,这时候蜡烛该怎么画? 生:火焰更加小了 师画上小小的火焰。范读:“烛光摇曳……” 这样一改,红色的蜡烛,越来越小的火焰更加烘托出了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。 |
|
|
转载
http://www.csyg.com/xdjy/blogg/user1/sunqf/archives/2006/3057.htm